首页 >健康生活 >中医频道 >中医特色 >针灸 > 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

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

更新时间:2024-04-20 17:21:45

中风是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,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,中风后情感障碍以中风后抑郁为主。在一项调查中发现,约30%得中风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症状。

近年来,医学工作者对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,结果表明,与药物相比,使用电针治疗不良反应少,安全性高,易被患者接受。本疗法采用电针健脑安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,取穴为百会、神庭、印堂、四神聪、太冲、神门、内关。

本疗法具有中医药传统的优势简、便、验、廉,不良反应少。

诊断标准

中风病诊断标准:

1.主症:偏瘫、言语謇涩或不语、偏身感觉异常、口舌歪斜。

2.次症:头痛、眩晕、瞳神变化、饮水发呛、目偏不瞬、共济失调。

3.急性起病,发病前多有诱因,常有先兆症状。

4.发病年龄多>40岁。

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,结合起病、诱因、先兆症状、年龄即可确诊;不具备上述条件,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。

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:

1.有忧郁不畅,精神不振,胸闷胁胀,善太息,或不思饮食,失眠多梦,易怒善哭等症。

2.有郁怒、多虑、悲哀、忧愁等情志所伤史。

3.经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疾病。

4.排除癫病、狂病。

适应证

1.年龄在18岁~70岁之间。

2.符合中风(脑梗死、脑出血)及抑郁发作西医诊断标准。

3.汉密顿抑郁量表(HAMD)>17分。

4.符合中医中风病及郁病诊断标准。

5.病情属于轻度、中度者,即无精神病性症状者。

禁忌证

1.器质性精神障碍,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抑郁发作。

2.重度抑郁发作。

3.年龄<18岁或>70岁,妊娠及哺乳期妇女,药物过敏者。

4.合并心血管、脑血管、肝、肾、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。

5.具有下列禁忌证者:①心、肝、肾功能衰竭;②对于针刺严重晕针;③针刺选穴部位有感染、溃疡、瘢痕或肿瘤;④针刺过敏者。

技术操作方法

1.器械准备

针刺应用毫针,电针治疗仪。

2.取穴

百会:在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,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。

神庭:在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.5寸。

印堂:在额部,当两眉头之间。

四神聪:正坐位。在头顶部,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,共4个穴位。

太冲:在足背侧,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。

神门:在腕部,腕掌侧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。

内关: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
操作方法

1.体位:取仰卧位。用75%酒精常规消毒针刺部位。

2. 操作方法①百会:平刺1.0寸。②神庭:平刺0.5寸。③印堂:提捏进针,从上向下平刺0.5寸~1寸。④四神聪:平刺0.5寸。⑤太冲:直刺0.5寸~1寸。⑥神门:直刺0.5寸。⑦内关:直刺1寸。

3.两个穴位为一对,形成电流回路。百会和后神聪,印堂和前神聪,隔日百会和左神聪,印堂和右神聪交替取穴。神门和内关为一对穴位。

太冲为单独穴位,将一个电极导线夹于毫针上,另一电极用盐水浸湿的纱布裹上,作无关电极,固定于同侧足厥阴肝经皮肤上。

4.电针治疗仪应用方法:应用变压器将电压调至6V,将治疗仪输出导线夹夹子毫针上,选取疏密波,疏波频率4Hz,密波频率20Hz,正脉冲幅度(峰值)为50V,负脉冲幅度(峰值)为35V。

在治疗过程中,逐渐调大电流,以病人耐受为度。病人穴位处应出现酸、麻、胀等感觉,或局部肌肉作节律性收缩。

注意事项:两个电极不能跨接身体两侧;通电时逐渐加大电流强度,避免给患者造成突然刺激;针刺过程中禁止提插捻转;应注意缓慢起针,并按压1分钟。

治疗时间及疗程

电针每日1次,每次留针20分钟,连续针刺治疗30天。

注意事项

1.电针仪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,输出值是否正常。

2.两个电极不能跨接身体两侧。

3.通电时逐渐加大电流强度,避免给患者造成突然刺激。

4.针刺过程中禁止提插捻转。

5.起针时应注意缓慢起针,并按压1分钟。

6.年老、体弱、醉酒、饥饿、过饱、过劳等,不宜使用电针。

本文由感康体检网编辑发表。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

最新更新

最新针灸

快速预约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