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经验 > 历史 >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

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

更新时间:2024-04-27 18:37:46

导语:相信很多人都比较好奇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吧!其实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,也在无声无息中改变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紊乱,物种灭绝速度加快,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因气候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,生存空间受到威胁,生存方式面临挑战,下面就去看看气候变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吧!

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

自第四纪更新世晚期,约距今1万年左右的时期开始,全球进入冰后期。挪威的冰川学家曾作出冰后期的近1万年来挪威的雪线升降图,近1万年雪线升降幅度并不小,它表明这期间世界气候有两次大的波动: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最适气候期,当时气温比现在高3°—4℃(雪线升高表示温度上升);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气候(雪线降低表示温度下降),其中1550—1850年为冰后期以来最寒冷的阶段,称小冰河期,当时气温比现在低1°—2℃。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温变化(虚线)大体上与近5000年来挪威雪线的变化相似,

根据对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等有关资料的分析,可以将5000年来我国的气候划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。

综上所述可见在近5000年的最初2000年中,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℃左右,是最适气候期。从公元前1000年的周朝初期以后,气候有一系列的冷暖变动。其分期的特征是:温暖期愈来愈短,温暖的程度愈来愈低。从生物分布可以看出这一趋势。例如,在第一个温暖时期,我国黄河流域发现有象;在第二个温暖时期象群栖息北限就移到淮河流域及其以南,公元前659—627年淮河流域有象栖息;第三个温暖时期就只在长江以南,例如,信安(浙江衢县)和广东、云南才有象。而5000年中的四个寒冷时期相反,长度愈来愈大,程度愈来愈强。从江河封冻可以看出这一趋势。在第二个寒冷时期只有淮河封冻的例子(公元225年),第三个寒冷时期出现了太湖封冻的情况(公元1111年),而在第四个寒冷时期在17世纪(如公元1670年)长江也出现封冻现象。

气候波动是全球性的,虽然世界各地最冷年份和最暖年份发生的年代不尽相同,但气候的冷暖起伏是先后呼应的,近600年来不同地区气温序列图,这些气温序列是由不同作者应用不同的方法建立的,反映的地区也不相同,但却有相当大的一致性。表明确实从公元1550年前后气温出现明显的负距平,开始进入寒冷时期,图a也有这样的趋势(可惜资料年数稍短),图c与图f则推迟到公元160O年才进入寒冷期,所以17世纪比较冷是一致的。18世纪相对较暖,但至少在18世纪前半期冷的程度也有所减弱,19世纪又出现一个寒冷期,只有在图e相对冷的程度弱一些,大约在公元1800—1850年之间气温达到最低,因此在历史时期将公元1550—1850年定为小冰期是有依据的。在小冰期中气温负距平约为-0.5℃。

历史时期的气候,在干湿上也有变化,不过气候干湿变化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都比较小。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曾根据历史资料,推算出我国东南地区自公元元年至公元1900年的干湿变化。其湿润指数I的计算方法为:I=2F/(F+D),式中F为历史上有记载的雨涝频数,D是同期内所记载的干旱频数,I值变化于0—2之间,I=1表示干旱与雨涝频数相等,小于1表示干旱占优势。对中国东南地区而言,求得全区湿润指数平均为1.24.将指数大于1.24定义为温期,小于1.24定为旱期,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共分出10个旱期和10个湿期。各干湿期的长度不等,最长的湿期出现在唐代中期(公元811—1050年),持续240年,接着是最长的旱期,出现在宋代,持续220年(公元1051—1270年)。

气候变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

影响文明的产生和发展。中国古代文明,特别是黄河流域的文明,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。例如,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,而寒冷干燥的时期则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和社会不稳定。

影响封建王朝的盛衰。历史上,中国经历了多次气候变化,这些变化往往与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。例如,寒冷期可能导致农业经济的困难,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。

影响民族关系。气候变化还影响了中国的民族关系。例如,气候的变冷可能导致游牧民族的生活困难,从而引发南迁和冲突,对中国北方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。

影响生态环境和动植物分布。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分布也产生了显著影响。例如,温暖湿润的时期有利于亚热带动植物的分布,而寒冷期则可能导致这些动植物的北移或消失。

本文由感康体检网编辑发表。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

最新更新

最新历史

快速预约
友情链接